【优秀毕设】2022年 SRC 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活动成功举办
本文已获授权
转载自公众号:SRC街景研究中心(ID:streetscapeRC)
来自全国各地约60名高校师生与企业导师云端聚首
对“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创意小镇街景重构与开放空间设计”
这一课题的终期成果进行了汇报答辩
2022年6月1日,由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六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和易兰规划设计院共同举办的SRC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与学术报告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
01
01 南京林业大学
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小组成员:肖湘、程小倩、王宇轩、于丰瑜指导教师:余洋设计说明:基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动摇、产业升级迫急的推进、空间风貌庸常与基础建设不完善与合理的主要问题。本方案将抓住士绅化与原有艺术主导的根本矛盾,着眼于宋庄的未来发展,应用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元宇宙概念,构架起一个多层级、多位面、多元化的未来宋庄创想,为延续场地内核的艺术文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探索性的尝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部分作品图
嘉宾点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青萍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景观建筑学系主任张哲教授、易兰规划设计院一院院长张妍妍女士、设计师潘腾江先生分别点评:
建议在方案中完善对复杂人群需求的考虑,强化概念逻辑的完整性,使从规划到节点、场地的设计逻辑有较好的延续性。同时,企业导师张妍妍女士就小组成员个人部分的场地节点设计提出深化建议。
03 北京林业大学
小组成员:王欣宁、徐木羽、景丹阳、李悦溪、高嘉阳、毛衍云、蹇汶臣指导教师:刘志成、张晋石、王博娅设计说明:总体规划以“艺术发生器”为概念,通过凸显风貌特色、建构绿地体系、衍生交通功能、提炼文化价值等策略,打造结构齐全、功能完备、全人群友好的开放空间体系。对设计基地内各地块进行深入设计,以达到园街共生、艺术与生活共生、人与自然共舞的愿景。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角度多样、总体完整,分区包含带、轴、点,非常完整,知识运用充足,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建议加强针对各个分区的分析内容,具体阐述各类人群针对方案的具体内容,在物质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艺术作为核心针对场地的作用。
回应前期分析内容,进一步解决规划层面的具体问题,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艺术到生活,从主动规划到自然发生。
加强各类内容之间的完整性与总体与具体的联系性,注重概念表达,体现场地的独有特色和整体氛围打造。注重解决重点问题,重视介绍总图内容。
04 中央美术学院
小组成员:朱思伦、张源峰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牛牧菁设计说明:#1 艺术生态集——基于集群形态理论的北京宋庄徐宋路艺术街区更新设计
宋庄作为特色艺术区,目前该区域功能破碎,人口流失,场地潜力亟待开发。
“艺术生态集”代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宋庄问题总结集合,分析矛盾;其次是指集群形态理论的可生长性;最后是指由人、艺术、空间、经济等不同角度构成的艺术生态。
#2 艺术天街——基于人群需求的小堡南街街道更新设计研究
宋庄——中国当代艺术曾经的乌托邦,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现实矛盾,不少早期的艺术家已经离开了这里。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城市提出来的新要求和土地上的现存矛盾,基于使用者需求和多方利益的考量,对宋庄小堡南街片区进行公共空间改造。
对区域进行调研分析后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设计,构建一个共建共享和谐的艺术社区,打造宋庄门户特色商业街区。
嘉宾点评:
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松涛老师、南京林业大学杨向青老师、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导师邓冰婵、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陈靖宁分别点评:
导师首先对同学们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设计充满活力的气息,进步明显。
同时,导师建议方案需要对上位规划进行更详细深入的解读,场地外界的关系需要更清晰的表达。并且主题思想可以与场地设计有更强的关联。
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张嘎尘、童安昊晨、戴雯菁、李欣瑜、王一凡、程哲文、林汐玥、徐芳柯、杜馨怡指导教师:周文倩、杨光炤设计说明: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分析了宋庄作为未来艺术文化新高地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风险,得出场地的痛点问题是各方人群的诉求平衡。
进而从人群视角着重展开分析,描绘了和场地息息相关的五类人群的人群画像,从中梳理出各方人群之间的诉求关系。
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从产业链、运营模式、公共空间的角度打造非物质、物质触媒对场地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产业更新升级的背景下,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回应各方诉求,共同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艺术文化新高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部分作品图
嘉宾点评:
重庆大学许芗斌老师、中央美术学院吴祥艳老师、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陈靖宁、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导师邓冰婵分别点评:点评嘉宾一致认为西建大的方案汇报在中期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设计,小组成员的设计对象各具特色,公共空间与建筑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类院校的教学特点与功底。
但同时应加强大组和个人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与层级关系,更深入的研究未来艺术文化新高地的标准,回应主题定位。此外应注意汇报技巧,将图纸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简明的传达给听众。
06 重庆大学
小组成员:颜郑菲、邱新月、胡莹婕、李芊澍、余孜婕指导教师:许芗斌设计说明:基地为小堡村北部,根据前期现状分析后,我们总结出艺术产业链缺失,经济效益低下;存在绅士化倾向,游客与艺术家需求冲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村落空心化三个核心问题。
引入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提出“艺术落根,自由生长”的概念。
意在使基地能成为北漂艺术家聚集的城市落脚点,营造出开放自由的艺术生态环境,打造成由艺术产业驱动的未来新城镇和能使游客有沉浸式体验的艺术旅游目的地。
通过交通、功能分区、开放空间体系和节点系统叠加,得到了网状串联共享空间、树状分布激活点位、由活力向安静过度的前台帷幕后台并富有弹性的城市片区结构和设计。
△重庆大学部分作品图
嘉宾点评:
北京林业大学刘志成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余洋老师分别点评:
北林刘志成老师对方案的整体逻辑的完整性和大胆性提出肯定,认为方案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城市区域层面的设计,但随后对于建筑设计的功能、形态和风貌以及街道类型和功能提出疑问,希望同学们进行进一步讲解。
哈工大余洋老师肯定了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街景重构,对于弹性措施如何落实到节点具体设计的操作方面,希望同学们能有所补充和解释。
02
各校导师代表对同学们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对每一次联合毕设的交流碰撞充满期待。
哈工大吴松涛老师表示希望明年毕设的题目可以讨论一下极寒地区的城市设计方式;杨光炤老师希望设计上还能加入工程数据上的探讨,引入新的专业的交流。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充满童真和快乐的节日,对设计的童真也是我们一直需要去追寻的方向。希望设计也能够成为大家不断求索的快乐的历程。
03
丁圆教授表示感谢大家的信任,央美作为艺术院校,希望可以进一步拓展风景园林和联合毕设的语境, 用理性的逻辑和感性的情怀,为大家呈现新一届联合毕设。
04
SRC街景研究中心秘书长余洋老师做闭幕致辞,表示今年的联合毕设有感动有欣喜。
四年的联合毕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不经意中萌芽了很多新的想法;四年的活动组织对SRC也是一种反哺,这也是学术型机构持续成长的力量。
推荐阅读
THE END